防震减灾小常识10条(防震减灾小常识)

2024-01-25 20:51:31 体育信息 admin

防震减灾小常识10条

防震减灾小常识10条如下: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防震减灾小常识有哪些?

1、遭空袭,听警报,拉闸断电最重要,携带食品应急包,根据引导屈身跑,有序进入防空洞,听从指挥要冷静。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

2、受到洪水威胁时,转移避险。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或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教。组织救援。当有人被洪水包围时,想办法通知有关部门和组织救援。

3、(1)保持镇定;(2)就地避险;(3)切断火源;(4)迅速撤离。一般情况下,对只有轻微感觉的小地震不必大惊小怪。

4、(一)防火相关常识 忌乱扔烟头。家里的可燃物多,特别要警惕吸烟引起火灾。随手扔烟头是很多烟民的不良习惯,要知道“一支香烟头,能毁万丈楼。”忌家用电器、电线“带病工作”。

关于防震减灾的知识

防震减灾小常识 防灾应配备的物品——地震应急包 地震应急包是在预防地震等灾害发生时以及灾害发生后,提供用于维持生命的食物、饮水、药品及简单的生活和求救必须品的应急包。

受到洪水威胁时,转移避险。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或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教。组织救援。当有人被洪水包围时,想办法通知有关部门和组织救援。

防震减灾基本常识 地震时个人避险原则 (1)保持镇定;(2)就地避险;(3)切断火源;(4)迅速撤离。一般情况下,对只有轻微感觉的小地震不必大惊小怪。

防震减灾小常识10条是什么?

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就地避险,千万不能在慌乱中跳楼。

安全撤离 当地震发生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安全撤离。如果你在室内,应该迅速躲到桌子下或者其他能够保护你的避难所。如果你在室外,应该尽快躲到空旷的地方,避免被建筑物或其他物体砸中。

防震减灾小常识10条如下: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防震减灾小常识10条有:地震具有突发性,使人措手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大。权宜之计是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应站在门口,门框多少有点保护作用。

洪水猛,高处行,土房顶上待不成,睡床桌子扎木筏,大树能栓救命绳,准备食物手电筒,穿暖衣服度险情。台风来,听预报,加固堤坝通水道,煤气电路检修好,临时建筑整牢靠,船进港口深抛锚,减少出行看信号。

地震灾害避险常识

1、(1)保持镇定;(2)就地避险;(3)切断火源;(4)迅速撤离。一般情况下,对只有轻微感觉的小地震不必大惊小怪。

2、迅速在课桌下躲避,地震停止时,在教师统一指挥下,迅速撤离教室,就近在开阔地带避震,切忌拥挤、跳楼。地震时,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城镇居民首先要做的是什么?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3、.抓紧时间紧急避险。如果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旁边就可以。大地震从开始到振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不要耽误时间。2.选择合适避震空间。

4、室内的高柜和墙体固定在一起,以免倒下时砸到人或者堵住逃生的路。在较高的家具上面不要放置较重的物品,以防砸伤人。室内房顶上的吊灯、挂件等物品要系牢,以防地震时脱落。

5、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地震逃生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地震逃生的正确 *** 分析解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防震减灾知识

1、防震减灾小常识 防灾应配备的物品——地震应急包 地震应急包是在预防地震等灾害发生时以及灾害发生后,提供用于维持生命的食物、饮水、药品及简单的生活和求救必须品的应急包。

2、在公共场所:在车站、剧院、教室、商店、地铁等场所的人员,切忌乱逃生,要保持镇静,就地择物(排椅、柜架、桌凳等)躲藏,伏而待定,然后听从指挥,有序撤离。

3、防震减灾知识如下: 在室外如何避震:在室外,安全的地方是远离建筑物空地。

4、在楼房:要保持头脑清醒,迅速远离外墙及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楼梯间等开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外逃或从楼上跳下,也不能使用电梯。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 *** :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