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马拉松,估计很多朋友脑海里之一反应就是:哇,好辛苦啊,要持续跑个几小时,感觉像在跟时间赛跑,跟自己赛跑,反正竞赛的终极目标就是越跑越快,越跑越远。但问题来了,作为刚入门的小白,很多人都关心一个事情——我的速度到底多少算“入门级别”呢?是不是跑不到3小时,就被划分在“菜鸟”行列?别急,今天咱们来扒一扒,让你了解真正的马拉松入门速度是多少,而不是迷信“完赛才是王道”。
根据我研究了十几篇跑步大神、科学专家、业余跑者的经验总结,普遍认为,普通马拉松新手的入门速度大概是在每公里6分钟左右。这意味着跑完马拉松大概要用到4个半到5个小时,算是个比较合理、不过分神速的“标准配置”。这种速度,既不会让大部分人搞到崩溃,也算是个值得骄傲的起点。毕竟,跑步不像点外卖那么快,马拉松更像是跑了个“长长的耐力秀”,把速度放慢点,才能按时到达终点,不要跑得像在黄金之一秒一样冲出地球。...
当然,有些人天生“运动细胞爆炸”,速度可以秒杀绝大多数萌新。这种“天选之子”,每公里5分钟内都不是问题。闻名遐迩的马拉松高手,比如肯尼亚的马拉松传奇,平均速度能在每一分钟以内突破每公里。这是跑步界的“光速车”,不过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就像梦想中的神操作。新手入门,还是得脚踏实地,从每公里6分钟左右起跑,慢慢调整自己的步伐、呼吸节奏,才不会跑着跑着变成“跳水运动员”。
倒是有个有趣的现象:不少跑友会喜欢用“完赛时间”来判断自己水平。比如说,完成马拉松用时4小时30分,觉得还行;用时4小时以内,就像喝了“牛逼特饮”,双手奉上“老司机”头衔。其实,速度和用时没有绝对关系,能坚守完赛就已经吊打了朋友圈的绝大多数“躺在沙发上直播吃瓜”的人。哪怕你跑到3小时以内,那可是让人佩服的存在;但如果时间在5小时以上,也别担心,慢慢来,跑一次就能感受到风在耳边呼啸的 *** ,你距离“马拉松大神”也就一步之遥了。
对于刚入门的小伙伴,建议先设定合理目标,比如:未来半年内,每公里稳定控制在6-6分30秒之间,从而把6小时以内的“天空之城”变成“家门口的小超市”。循序渐进,步伐不必须快,但要持之以恒。记住,谁都不是天生跑神,但都可以通过不断练习变得更快、更有耐力。
有趣的是,很多跑者都说,最开始练习速度的时候,不是在跑步机上调节时间,而是在“跑步的过程中享受生活”。快到你觉得自己像在追逐自由,慢到你像看电影一样放松。速度其实是个“心态的游戏”。当你把速度放慢一点,细细体会奔跑的感觉,突然会发现跑步变成了一场与自己对话的旅程。这种感觉,比单纯追求速度要有趣多了!
所以,入门速度大致在每公里6分钟左右这件事情,还可以划分为几个不同级别:向右看的“新手”的速度在7分钟左右,每公里像在练“乌龟骑车”;更上一层的“中坚力量”,6分钟左右的速度可以让你跑得还算“略带风采”;如果你觉得自己“还挺溜”的话,5分30秒到6分钟间的速度,也就是说一小时还能跑10公里以上,恭喜你——“跑步界的Future”已经在路上了!
当然,速度只是门面,重要的是保持热情和坚持。跑步要的不是一时的冲刺,而是长久的陪伴。有些人可能单次练习速度很快,但保持不了多久;而有些人,就像龟兔赛跑里的那个“龟”,虽然跑得慢些,但坚持到底的,才是真正的“赢家”。记住:没有所谓“天生的跑神”,只有不断努力的普通人!觉得速度还不够快?试试把手机放在跑步app里,看看每个月的练习数据,你会发现——原来“慢慢跑”也能有“两个字:器”!
那么,除了用“每公里速度”来衡量自己,还可以参考一些“跑步大神们”的经验标签——比如跑完一场马拉松的平均配速、每日训练的距离、每周跑几次等等。这些信息拼凑在一起,才勾勒出一个完整的“入门速度地图”。如果你还在犹豫,告诉自己:“我还在摸索”,那就不用太焦虑,因为跑步这事儿,急不得,慢慢来,享受过程才是硬道理。那么,下一次抬腿跑步时,试试每公里6分的节奏吧,或许你的“速度梦想”就在那条路上静静等待着你……是不是感觉,脑海里突然出现一只在跑的兔子,还是那只兔子更喜欢慢悠悠的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