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重达875公斤,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鼎),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司母戊鼎简介 司母戊鼎,亦称司母戊大方鼎、后母戊大方鼎、母戊方鼎。
司母戊鼎又叫后母戊鼎、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司母戊鼎是商朝制造的。商后母戊鼎,又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后期(约前十四世纪至前十一世纪)铸品,于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内。
后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后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势华丽,工艺高超,又称司母戊大方鼎。
司母戊鼎是古人用来祭祀先祖的,鼎是古代烹煮食物的用具,多厚重,古代祭祀或典礼时会用鼎向祖先呈上烹煮完成的肉类或其他美食,因此慢慢演变成一种祭祀用具。
1、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一片农地中出土,因其鼎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2、商后母戊鼎,又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后期(约前十四世纪至前十一世纪)铸品,于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内。
3、司母戊鼎又叫后母戊鼎、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4、后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后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势华丽,工艺高超,又称司母戊大方鼎。
5、司母戊鼎,亦称司母戊大方鼎、后母戊大方鼎、母戊方鼎。据专家考证,商朝第二十四任国王祖庚为祭祀其母,铸造了方鼎,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祖庚三弟,第二十五任商王祖甲铸造的。
商后母戊鼎,又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后期(约前十四世纪至前十一世纪)铸品,于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内。
司母戊鼎是古人用来祭祀先祖的,鼎是古代烹煮食物的用具,多厚重,古代祭祀或典礼时会用鼎向祖先呈上烹煮完成的肉类或其他美食,因此慢慢演变成一种祭祀用具。
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原称“司母戊鼎”或“司母戊大方鼎”。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司母戊鼎是商朝制造的。商后母戊鼎,又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后期(约前十四世纪至前十一世纪)铸品,于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内。
鼎腹内壁铸铭文“司母戊”三字。“司”是祭祀的意思,“母戊”是商王文丁母亲的庙号。从这三个字的意思可知,这个大方鼎是商王文丁为祭祀母亲而铸的祭器。
司母戊鼎,亦称司母戊大方鼎、后母戊大方鼎、母戊方鼎。据专家考证,商朝第二十四任国王祖庚为祭祀其母,铸造了方鼎,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祖庚三弟,第二十五任商王祖甲铸造的。
1、商后母戊鼎,又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后期(约前十四世纪至前十一世纪)铸品,于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内。
2、司母戊鼎是古人用来祭祀先祖的,鼎是古代烹煮食物的用具,多厚重,古代祭祀或典礼时会用鼎向祖先呈上烹煮完成的肉类或其他美食,因此慢慢演变成一种祭祀用具。
3、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原称“司母戊鼎”或“司母戊大方鼎”。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